为综合实践课“变身”必修课叫好
近日,教育部公布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》,要求今后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作为中小学必修课,进校园、进课堂,所有学生都要参加,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,激发创造力。中小学生参与活动的档案将作为招生录取中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。
在举国上下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之际,教育部及时公布《纲要》,正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发展素质教育,推进教育公平,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”这一要求的及时贯彻和落实。
众所周知,过去教育单维度的考试评价,使得基础教育领域仍然存在应试倾向。而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、与社会实践、与动手创造相结合,并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,对于补上当下学生实践水平与探究能力弱化之短板,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。
当然,科学的决策离不开有效的行动。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引人关注的一门课程,可以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。然而,在具体实施过程中,如果把握不当,可能适得其反。笔者以为,做好这一工作,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兴趣和情感的培养。在课程设计上体现趣味性,在全面掌握学生生活经验、操作能力及相关认知的基础上,适时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且“玩有所乐”“玩有所悟”“玩有所获”的实践活动。另一方面,要体现学生对活动的参与。综合实践活动课突破了教材、时间、空间,不拘泥于课堂和知识点,不局限于某一学科,是各类知识的综合,核心是培养学生观察、实践、发现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认识到这一点,综合实践活动课才能更受学生喜欢。同时,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,要突出研究性学习。综合实践活动课除了信息教育技术运用、生活教育与劳动实践、职业生涯规划、社区服务开展、社会调查调研外,还应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上着力,形成一种积极、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。
值得一提的是,《纲要》的附件虽然分类型、分学段向学校推荐了152个活动主题,但提供的只是基本活动示例,各个地方和学校还应因地制宜,本着生活化、本地化、乡土化、大众化的原则,自主开发、自主设计,以不断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。比如,在四川阆中,开设劳动综合实践课程时,大多是农村学校把老百姓的撂荒土地租用过来,作为劳动实践基地,体现了乡土气息和乡村味道。学生们在参加劳动实践和体验农耕生活中,既学到了劳动生产知识,又养成爱劳动的习惯,还培育了对劳动人民、对乡村的情感,更有了对祖先、对这片土地的敬畏之心。
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与组织,不一定非要万事俱备,完全可以顺势而为。暂时没有教师,可以一师多用;暂时没有多功能室,可以一室多用;暂时没有齐全的设施设备,同样可以因陋就简,就地取材,变废为宝。综合实践活动课也不一定要“高大上”,只要能达到学生参与和实践的教育效果就行。
“我实践故我在”,综合实践活动课旨在帮助每个学生实现个性发展,在创造一份自由空间的同时,一定给中国教育发展与改变带去一份生机与活力。
(作者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委会理事长、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)
- 最新内容
- 相关内容
- 网友推荐
- 图文推荐
[高考]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《软件工程》大作业答案 (2022-04-25) |
[家长教育]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? (2019-07-14) |
[教师分享]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伸缩门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回家乡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是风味也是人间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一句格言的启示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无规矩不成方圆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(二)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贪玩的小狗 (2018-11-07) |